中国劳动争议案件的赔偿标准涉及多个方面,具体内容如下,需结合最新法律及地区实践灵活应用:
一、经济补偿金
1.适用情形:合同解除或终止(如企业裁员、协商解除、未提供劳动条件等)。
2.计算方式:
(1)年限: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;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;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。
(2)基数: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(含奖金、津贴)。若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均工资3倍,按3倍计算且补偿年限不超过12年。
(3)法律依据:《劳动合同法》第46、47条。
二、赔偿金
违法解除/终止劳动合同:按经济补偿金的2倍支付(《劳动合同法》第87条)。
拖欠工资/加班费:除补发外,可加付50%-100%赔偿金(《劳动合同法》第85条)。
三、双倍工资
未签书面合同:用工超1个月起至满1年前,每月支付2倍工资(最多11个月)。
应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签:自应签之日起支付双倍工资(部分地方限11个月)。
时效注意:仲裁时效通常从应签合同次月起算,逐月计算,超1年部分可能失效。
四、加班费
标准:工作日1.5倍、休息日2倍(补休后可免)、法定节假日3倍。
基数:合同约定或实际平均工资,不得低于最低工资。
追索时限:通常支持2年内,部分地区可溯及更久。
五、社会保险
补缴:可仲裁或投诉要求补缴养老、医疗、工伤等保险。
损失赔偿:如因未缴纳社保导致无法报销,单位需赔偿医疗费等实际损失。
六、工伤赔偿
待遇包括:医疗费、停工留薪工资、伤残补助金(如一级伤残为27个月工资)、伤残津贴(按月发放)、工亡补助金(2023年标准为49283元×20倍)等。
法律依据:《工伤保险条例》及地方实施细则。
七、竞业限制补偿
标准:≥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30%,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。
期限:不超过2年,超期无效。
八、精神损害赔偿
适用情形:用人单位存在侮辱、歧视、性骚扰等侵权行为。
依据:《民法典》第1183条,需结合侵权事实举证。
九、注意事项
时效:仲裁申请需在1年内提出(自权益受侵害之日起),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欠薪争议不受限。
举证责任:加班费、工资发放等由用人单位举证;解雇合法性亦由单位证明。
地区差异:经济补偿基数上限(如北京、上海等地按本地三倍社平工资计算)。
加班费计算基数可能按合同约定或实际工资的不同比例。
特殊群体:女职工孕期、产期、哺乳期解雇赔偿可能更高。
十、建议
保留证据:工资条、考勤记录、解雇通知等。
专业咨询:地方司法实践差异大,建议咨询或委托专业律师处理。
调解优先:通过劳动监察或调解程序可能更快解决。
撰稿人:云南睿信律师事务所
李达律师
155396352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