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新闻资讯
公司新闻
法律法规
律师专刊
睿信动态∣李达律师“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全流程解读”
发布日期:3/7/2025 4:17:47 PM 来源:原创 阅读:

在中国,劳动争议的诉讼流程通常需要经过协商、调解、仲裁、诉讼(一审、二审)等阶段,遵循“仲裁前置”原则(即必须先行仲裁,对仲裁结果不服方可起诉)。以下是具体流程:

一、争议发生后的前置程序

1.协商: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直接沟通,尝试解决争议。注意:协商非必经程序,但建议优先尝试。

2.调解:可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、基层人民调解组织(如街道/乡镇调解中心)或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调解。结果:达成调解协议后,可申请司法确认(具有强制执行力);调解不成则进入仲裁程序。时效:调解申请无严格时间限制,但建议争议发生后尽早提出。

二、劳动争议仲裁(必经程序)

1.申请仲裁条件:争议需属于劳动争议范围(如工资、社保、解除劳动合同等)。时效: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侵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。材料:仲裁申请书(明确诉求及事实理由);身份证复印件、用人单位工商信息;证据材料(如劳动合同、工资记录、辞退通知等)。

2.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在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;若受理,将通知双方并送达申请书副本。

3.开庭与裁决程序:仲裁庭组织双方举证、质证、辩论,可调解。时限:一般自受理之日起45日内结案,复杂案件可延长至60日。结果:裁决书送达后,双方若未在15日内起诉,裁决生效;对裁决不服,可向法院起诉。

三、法院诉讼(一审)

1.起诉条件前置要求:必须经过仲裁程序且对仲裁裁决不服。时效: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起诉。管辖法院: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。  

2.立案与审理材料:起诉状、仲裁裁决书、身份证明、证据材料。程序:法院审查立案(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);庭前准备(交换证据、举证期限等);开庭审理(双方陈述、质证、辩论);法院判决(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,简易程序3个月)。

四、二审程序(若不服一审判决)

1.提起上诉时效:自收到一审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上诉。材料:上诉状、一审判决书、新证据(如有)。

2.二审审理程序:通常书面审理,必要时开庭。时限:自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。结果: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,立即生效。

五、执行程序

申请条件:若生效判决或仲裁裁决未被履行,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时效:自履行期满之日起2年内申请。执行措施:法院可查封财产、冻结账户、列入失信名单等。

六、注意事项

1.证据关键:保留劳动合同、工资流水、考勤记录、沟通记录等证据。

2.时效风险:仲裁或诉讼超期可能导致败诉。

3.专业协助:复杂案件建议咨询律师或申请法律援助(符合条件者可免费)。

4.调解优势:诉讼前或诉讼中均可调解,快速解决且减少成本。

 

 

撰稿人:云南睿信律师事务所

李达律师

15539635276


image.png